本書是根據全國中等職業(yè)教育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工業(yè)分析與檢驗專業(yè)CBE模式教學計劃和無機物定量分析課程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內容編寫的。全書對常用的各種化學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應用技術作了簡明扼要的闡述,基礎知識部分設有學習指南、本章小結和復習思考題,技能訓練部分選編了27個訓練項目,涵蓋了37個專項能力模塊,充分體現(xiàn)了以能力為本的教學模式特點。 本書是中等職業(yè)教育工業(yè)分析與檢驗專業(yè)的專業(yè)必修課教材,也可作為工礦企業(yè)職業(yè)培訓教材,還可作為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分析檢驗人員自學參考書。
第二版前言 《無機物定量分析基礎》(第一版)于2002年發(fā)行,作為中職化工類學?;瘜W分析課程的教材,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了較好的作用,受到了大家的好評。若干年過去了,隨著新技術、新方法的出現(xiàn),第一版教材中的某些內容已經顯得陳舊,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了,因此,我們對《無機物定量分析基礎》第一版進行了適當修訂。這次修訂工作本著“立足實用、強化能力、注重實踐”的職教特點,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和修改,主要更新了以下內容: 一、增加了分析測試過程中有關試樣的采取和制備,試樣的分解、分離及測定等實用性較強的內容。 二、實驗室基本常識方面也作了適度的增減,使內容更加實用。 三、使用了最新的分析化學術語和國家標準方法。 四、對知識窗的內容進行了調整,刪掉了部分不適合的內容,使本書在內容上更簡明、更清晰。 五、增加了部分實驗項目。本次修訂增加了部分比較常見的源于生產、生活實踐的實驗項目,使學生能充分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書中用“*”標出的為深入提高的內容,可供選學或選做。 本書由顧明華、凌昌都和張小康編寫。本次修訂由徐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凌昌都執(zhí)筆完成。于淑萍、黃一石、袁紅蘭、盛曉東、章世、劉德生對本書修訂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 由于編者水平所限,時間也較倉促,修訂工作中難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處,懇請專家和讀者批評指正,不勝感謝。 編者 2010年6月 第一版前言 本書是根據中等職業(yè)教育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工業(yè)分析與檢驗》專業(yè)CBE模式教學計劃和《無機物定量分析基礎》課程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內容編寫的。適用于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掌握了該專業(yè)的文化基礎課的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使用,也可供從事分析檢驗工作的有關人員參考。 該課程是學生學完無機化學,又經兩周化學分析基本操作實習之后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本教材包括了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A知識涉及無機物定量分析所需的基礎知識,技能訓練涵蓋了教學計劃中的37個模塊(包括溶液的配制、無機物測量技術基礎及無機物含量的測定等)各章均有“學習指南”,以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章末有“本章小結”,簡要地指出了重點、難點問題及規(guī)律性的結論;“復習思考”及“練習”則便于學生消化理解和融會貫通所學知識。附錄中的數據供大家查閱。全書內容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教學的基本內容;第二層次是深入提高的內容,書中用“*”號標出;第三層次是拓寬知識的內容,書中用小號字排印,供讀者閱讀參考??偨虒W時數為140學時。 本教材是在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的進程中誕生的,編者力求使它既有較高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又能適合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在內容的編排上做到簡明扼要、深入淺出,注意知識的準確性、實踐性和應用性,使學生學完本課程后,了解和掌握無機物定量分析的基礎知識,并有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能從事生產第一線的分析檢驗工作,最終在理論和操作技能方面達到化學分析中級工水平。 本書由徐州化工學校顧明華(第0、5、6、7、8章)、凌昌都(第1、2、3、4、9章)和張小康(第10章)編寫。全書由顧明華統(tǒng)稿,由清華大學戴猷元教授主審,參加審稿的還有清華工業(yè)開發(fā)研究院張瑾教授、天津渤海職業(yè)技術學院于淑萍等。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本單位領導和老師們的大力支持,徐州師范大學鄒毓良教授為本書的編寫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謹向所有關心支持本書的朋友致以衷心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時間倉促,書中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出。 編者 2002年2月
0緒論1 01無機物定量分析的任務和作用1 011無機物定量分析的任務1 012無機物定量分析的作用1 013分析化學的發(fā)展概況2 02定量分析方法2 021化學分析法2 022儀器分析法2 023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的關系4 024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4 03分析測試過程4 031分析測試任務的建立4 032試樣的采取和制備4 033試樣的分解6 034分離與測定7 035分析結果的計算及對結果的評價7 04無機物定量分析學習指南8 041本教材特點8 042基本要求8 043學習方法8 本章小結8 復習思考題9 1實驗室基本常識10 11分析實驗室用水10 111外觀10 112級別10 113規(guī)格11 114蒸餾水與去離子水的比較11 12化學試劑11 121化學試劑的分類和規(guī)格11 122試劑的選用和注意事項12 123化學試劑效能的簡易判斷14 知識窗化學試劑概況14 13實驗室常用的洗滌液(劑)15 131實驗室常用洗滌液(劑)的種類15 132實驗室常用洗滌液(劑)的使用16 14標準物質和標準溶液16 141標準物質16 知識窗標準物質概況17 142標準溶液17 15分析人員的環(huán)境意識18 151有毒化學品及危害18 152正確使用和貯存有毒化學品19 知識窗怎樣對實驗室三廢進行簡單的無害化 處理?20 本章小結21 復習思考題22 2定量分析中的誤差及結果處理23 21準確度和精密度23 211準確度和誤差23 212精密度和偏差24 213標準偏差25 214極差26 215公差26 216準確度和精密度的關系26 22誤差及其產生的原因26 221系統(tǒng)誤差27 222隨機誤差27 223提高分析結果準確度的方法27 23有效數字及運算規(guī)則29 231有效數字29 232數字修約規(guī)則29 233有效數字的運算規(guī)則30 24分析結果的處理31 241原始數據的處理31 242分析結果的判斷32 *243平均值的置信區(qū)間33 244書寫實驗報告和開具分析報告單34 本章小結35 復習思考題36 練習題37 3滴定分析39 31滴定分析概述39 311滴定分析中的基本術語39 312滴定分析方法的分類39 313滴定分析對化學反應的要求40 314滴定分析常用的滴定方式40 32分析化學中的計量單位40 *321法定計量單位40 322分析化學中常用法定計量單位41 33滴定分析中的計算42 331基本單元43 332滴定分析計算的基本公式43 333計算示例45 本章小結49 復習思考題50 練習題51 4溶液的配制53 41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53 411物質的量濃度53 412質量濃度53 413質量分數54 414體積分數54 415體積比濃度54 416滴定度54 42一般溶液的配制54 421質量濃度溶液的配制54 422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55 43滴定分析用標準滴定溶液的制備55 431直接法55 432間接法56 433配制溶液時的注意事項57 434溶液濃度的調整58 44雜質測定用標準溶液的制備 (GB/T 602—2002)58 本章小結59 復習思考題60 練習題61 5酸堿滴定法62 51酸堿平衡及水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的 計算62 511酸堿質子理論62 512強酸或強堿溶液63 513一元弱酸(堿)溶液64 514多元弱酸(堿)溶液64 515兩性物質溶液65 516酸堿緩沖溶液65 52酸堿指示劑68 521酸堿指示劑的變色原理及變色域68 522常用的酸堿指示劑及其配制69 523混合指示劑70 知識窗溶液的pH值是怎樣測定的?70 知識窗酸堿指示劑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71 53酸堿滴定法的基本原理71 531強堿(酸)滴定強酸(堿)72 532強堿(酸)滴定一元弱酸(堿)74 533多元酸(堿)的滴定76 *534酸堿滴定可行性的判斷77 知識窗酸堿滴定無適當的指示劑, 怎么辦?77 54酸堿標準滴定溶液的制備78 541NaOH標準滴定溶液的配制和 標定78 542HCl標準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標定78 55酸堿滴定法在無機物定量分析中的 應用79 551工業(yè)硫酸純度的測定79 552混合堿的分析80 知識窗你能判斷這四瓶堿溶液嗎?81 553銨鹽中氮含量的測定81 56酸堿滴定法計算示例82 本章小結84 復習思考題86 練習題88 6絡合滴定法90 61EDTA及其絡合物90 611EDTA的性質90 612EDTA與金屬離子形成的絡合物91 62絡合物在水溶液中的離解平衡92 621絡合物的穩(wěn)定常數92 622影響絡合平衡的主要因素92 623EDTA絡合物的條件穩(wěn)定常數93 63絡合滴定的基本原理94 631絡合滴定曲線94 632影響滴定突躍范圍大小的因素95 633單一金屬離子滴定可行性的判斷 和酸度的選擇95 知識窗從酸效應曲線可以得到什么 結論呢?97 64金屬指示劑97 641金屬指示劑的變色原理97 642金屬指示劑應具備的條件98 知識窗MIn的穩(wěn)定性對滴定終點的影響98 643金屬指示劑的選擇98 644常用金屬指示劑及其配制 方法98 65提高絡合滴定選擇性的方法99 651控制溶液的酸度99 652掩蔽和解蔽100 653預先分離101 66EDTA標準滴定溶液的制備101 661EDTA標準滴定溶液的配制101 662EDTA標準滴定溶液的標定102 知識窗EDTA標準滴定溶液貯存在普通玻璃 試劑瓶中,合適嗎?103 67絡合滴定在無機物定量分析中的 應用103 671水的硬度測定103 672鋁鹽中鋁含量的測定104 知識窗其它離子存在時應如何測定鋁 離子?105 673銅合金中鋅含量的測定105 674鉛、鉍含量的連續(xù)測定106 68絡合滴定的方式和計算示例106 681直接滴定107 682返滴定107 683置換滴定107 本章小結108 復習思考題110 練習題112 7氧化還原滴定法113 71氧化還原滴定法的特點113 72氧化還原平衡113 721氧化還原電對113 722電極電位113 知識窗諾貝爾獎獲得者——能斯特115 723條件電極電位115 73氧化還原滴定的基本原理116 731滴定曲線116 732氧化還原滴定法終點的確定118 知識窗氧化還原滴定前的預處理119 74常用的氧化還原滴定法119 741高錳酸鉀法120 742重鉻酸鉀法122 知識窗無汞測鐵法(SnCl2TiCl3法)123 743碘量法124 知識窗Na2S2O3標準溶液滴定I2的終點 顏色變化126 知識窗Cu2+能氧化I-嗎?128 744鈰量法和溴酸鉀法簡介129 本章小結130 復習思考題132 練習題133 8沉淀滴定法135 81沉淀滴定法對反應的要求135 82銀量法確定終點的方法135 821莫爾法——K2CrO4指示劑法135 822佛爾哈德法——NH4Fe(SO4)2指示 劑法137 知識窗能否用返滴定法測定Cl-?137 823法揚司法——吸附指示劑法138 83沉淀滴定法標準滴定溶液的制備139 831AgNO3標準滴定溶液的配制和 標定139 832NH4SCN標準滴定溶液的配制和 標定140 84沉淀滴定法應用實例140 841生理鹽水中氯化鈉含量的測定—— 莫爾法140 842溴化鉀含量的測定——法揚司法140 本章小結141 復習思考題141 練習題142 9重量分析法144 91重量分析法概述144 911重量分析法分類144 知識窗重量分析法概況144 912重量分析法對沉淀的要求145 913沉淀形成的影響因素146 92沉淀條件和沉淀劑的選擇147 921沉淀條件148 922沉淀劑的選擇148 93沉淀的純凈149 931影響沉淀純凈的因素149 932沉淀純凈的方法150 94重量分析基本操作150 941沉淀的過濾和洗滌150 942沉淀的烘干和灼燒150 95重量分析計算150 951化學因數(換算系數)150 952分析結果的計算151 953試樣量的計算151 96重量分析法應用實例152 961氯化鋇含量的測定152 962結晶水的測定152 963水不溶物的測定153 本章小結153 復習思考題155 練習題155 10無機物定量分析實驗156 101實驗準備工作156 102鹽酸標準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標定157 知識窗基準物和終點指示劑的選擇159 103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的配制和 標定160 104工業(yè)硫酸含量的測定161 知識窗液體樣品如何稱量?162 105酸堿滴定法測定混合堿(雙指示 劑法)163 知識窗混合堿的測定,除了雙指示劑法, 還有別的測定方法嗎?164 106銨鹽中氮含量的測定(甲醛法)165 107硼酸純度的測定166 108EDTA標準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標定166 知識窗在實驗中如何處理稱樣量過小的 問題?168 109EDTA滴定法測定自來水總硬度168 1010鋁鹽中鋁含量的測定169 1011鉛、鉍混合液中鉛、鉍的連續(xù) 滴定170 1012高錳酸鉀標準滴定溶液的配制和 標定171 知識窗選擇基準物、確定終點及洗滌滴 定管172 1013過氧化氫含量的測定173 1014綠礬中FeSO4·7H2O含量的 測定174 1015重鉻酸鉀標準滴定溶液的配制175 1016鐵礦石中鐵含量的測定176 知識窗無汞測鐵法177 *1017水中化學耗氧量的測定 (K2Cr2O7法)177 1018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的配制和 標定179 1019I2標準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標定181 1020硫酸銅含量的測定182 知識窗加入足量碘化鉀和硫氰酸鉀的 作用183 1021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184 1022硝酸銀標準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標定184 1023水中氯含量的測定186 1024硫氰酸銨標準滴定溶液的配制和 標定186 1025燒堿中氯化物含量的測定188 *1026溴化鉀含量的測定189 1027氯化鋇中鋇含量的測定190 附錄193 附錄一實驗記錄表193 附錄二弱酸弱堿的電離平衡常數K194 附錄三常用酸堿溶液的相對密度和 濃度196 附錄四常見配離子的穩(wěn)定常數K穩(wěn) (298K)197 附錄五常見難溶電解質的溶度積 Ksp(298K)198 附錄六標準電極電位φ(298K)200 附錄七氧化還原電對的條件電極電位 φ′(298K)201a 附錄八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203 附錄九元素相對原子質量206 附錄十不同標準溶液濃度的溫度補正值 (以mL·L-1計)207 附錄十一化學分析中級工操作技能考核評分 細則208 參考文獻211
ISBN:978-7-122-09087-4
語種:中文
開本:16
出版時間:2025-01-01
裝幀:平裝
頁數:210